化学反应是世界上物质变化的一个基本过程,学过初中化学的人都知道化学反应按照其种类可以分为分解反应、化合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所谓的分解反应是指一种物质分解成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化合反应是指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物质相互作用产生其他物质的过程;置换反应是指一种活性较大的物质从另外的一种化合物中把一个比它活性小的物质置换出来,把它打回原形的过程;复分解反应是指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化合物共同作用,发生分解,从而产生其他新物质的过程。……,TNND,理论太复杂了,我不是初中化学教师,不再赘述了!
爱情是什么?自古至今无数的人都在问这个问题,可是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郁闷!鄙人认为,所谓的爱情就是两颗心相互吸引、相互融合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存在的前提必须是“相互”的,任何一方哪怕活性再大,而另一方一点儿活性都没有也是不可能发生的!
年轻的时候,男女双方都是情窦初开,没有任何牵挂,都具备一定的“活性”。年轻人(未婚者)之间产生化学反应(也就是爱情,俗话说叫“对眼”)属于化合反应,他们之间很容易碰出火花,很容易发生“反应”。但是并不是两种具备“活性”的物质都可以发生化学反应的,对人而言,并不是任何两个人扔到一堆都可以产生爱情的,他们之间是否能够产生爱情(化学反应)决定于自身的性质。当两个具备很高“活性”的、而且是有一定互补性的、有迫切需要的男女,就好比酸和碱,活性金属和酸等,很快就可以发生化合反应,产生新的物质(爱情、婚姻),不会受到催化剂、温度、水分相当于现实社会的经济基础、社会地位、父母、子女等关系的影响,是个自然发生的现象。
离婚相当于分解反应。在化学社会里面没有任何一个物质是稳定不变的,在一定的条件下,比如催化剂、温度、压力等的作用下就会发生分解。婚姻是一个物质,这个物质的稳定与否决定于形成这个“物质”的双方、这个“物质”生活的环境(比如父母、经济条件、社会地位等)以及有没有催化剂、压力(第三者因素)的存在,以及第三者因素的活性的大小,如果这一系列的因素发生了变化,或者第三者因素的活性太强,这个婚姻就完了,就要发生分解反应了。婚姻的稳定与否决定于这个物质本身的稳定性,有些物质天生就是不稳定的、要分解的,哪怕没有其他因素的参与。但是很多婚姻(物质)的分解除了与自身结构有关以外还是决定于外因的。记得网络上看到一句话:“男人无所谓忠诚,忠诚是因为背叛的筹码太低。女人无所谓正派,正派是因为受到的引诱不够。” 就是这个道理。这就回答了一个问题:人为什么会离婚?
两个离婚后的男女之间发生的应该属于置换反应,不是属于酸碱中和之类的化合反应。离婚后的男女不同于单身的时候,他们的“活性”受到前配偶、子女、父母、经济条件、社会地位等方面的制约。当一方希望和另一方发生反应(产生爱情和婚姻)的时候,首先要具备的条件就是自身的“活性”(包括经济条件、社会地位、相貌、知识水平、爱心指数、是否孝敬夫妇、是否关爱子女、对另一方爱恋的程度等)要优于前配偶,最起码其中的某些或者某个因素要优于前配偶,否则这个“反应”发生的可能性很小。这也就是离婚后的男女很难像原来的单身汉一样成就婚姻的原因。
一个单身者或者离婚者希望和另外一个单身者或一个仍在围城中的人产生爱情或者婚姻,也是相当于一个化学反应的过程,属于置换反应的一种。意思就是这个单身者或者离婚者必须具备相当的“活性”,比如经济条件、社会地位、性能力、相貌、对另一方的爱恋程度等,必须要超过另外一方的另一半,就像金属钠可以置换出硫酸铜当中的铜一样,要具备置换出对方心目中的他(她)的优势。
如果是两个家庭之间,那么发生的是复分解反应,造成这种反应的因子也是经济条件、社会地位、性能力、相貌、对另一方的爱恋程度等,这个“反应”的结果是产生一个或者两个新的家庭或者游离出一些其他的“单质”或者“化合物”。
总之,将来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恐怕每个人自己都是无法预见的,作为每个生活在围城内或者围城外的人只能尽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的“活性”,防止被别的“单质”取代了!另外就是尽自己的能力,努力维持自己家庭(化合物)的稳定,避免加入“催化剂”!
真要命,我自己都快把我自己绕晕了,TN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