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制更安全——徐州首家倡导实名制征婚网站 婚恋顾问 在线客服 咨询专线:66678887 85822111
 
手机APP客户端下载 登录账户:   密码:
                  相亲活动报名 马上点击开通金卡会员
 
“爱”源于无知
时间: 2008/2/17 22:30:00  来源:44543号会员  浏览:1228次  评论:0条   我要写日记
 

 

摘自我的《木公文集》中的一篇《论本心的爱》
                                                        “爱”源于无知
     人与动物的区别很多情况下体现在自我意识上,感觉到自我非我的存在,选择性和排他性的价值观念取向,以及意识的转移和回归等本有的类属性上。人类情感的缺失导致所要追求的第二自我的完满过程可以称之为追逐爱情的过程,我所说的爱源于无知,主要就作为精神对象的爱情而言,把它作为精神领域研究的对象,我们必须考虑它的现实性和抽象性相结合的问题。很多人不明白何为真爱,但时常把爱挂在嘴边,什么时候爱了什么时候不爱了,什么时候分手了什么时候思念了诸如此类的话题,当然本人也不可能对爱完全的了解,主要倾向于柏拉图爱情方式的自己,谈谈几点自己的看法。给社区的朋友们讲述几点浅显的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1、从我对爱情概念的认识谈起 
  爱首先源于一种好感和相互的爱慕之心。是达到一种情感互补和弥补自我情感缺失的平衡。是作为主观人所追求的第二个自我的客体化。从人的自然本性上说,不可否认爱基于性的吸引,是满足人自身作为动物的自然本能的生理需求的表现。这种需求的产生源于两个方面:即人的自然属性中的性欲需要和社会形成后所带来的人际交往关系的客观需要。那种把爱归结于人的情感需要或自然性欲需要的观点都是偏执和片面的。这也是区别真爱和伪爱的一个重要标志。爱不是纯感性的东西,因为那种只停留在思维层面的想象,迷失于种种幻惑之中而脱离了客观实际;爱也不是纯理性的东西,因为它虽依托于客观存在的世界和作为爱的主体的个人,但其还必须要依靠人的主观意识才得以实现。它有物质世界所难以表达的意识表征(如浪漫的意境、温馨的氛围等)。所以感性的爱必将最终走向迷茫与困惑,只停留在思想的层面上而很难得以实现;理性的爱过分强调客观现实,而会使爱变的枯燥和功利而最终失去思想的绚烂光辉。只有在理性中释放感性,在感性中坚持理性,才所谓真正的爱情。 
  2、关于爱和认识的问题 
  世界是外在于自己的客观实体,我们认识它的层次仅仅停留在一定条件的社会和科学基础之上。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产物,爱情既神秘莫测,又是可以掌握的一种客观精神现象。它的复杂之处在于个性的多样化和意识自由化以及受其他现实观念的影响,比如人生阅历,价值观念,知识结构等。苏格拉底就德性即知识中关于善的解释方法可以运用到这里,苏格拉底说,无人有意为恶。你知道它是恶,却又去做它,并不是真正的理解善。爱也是如此,我们用叔本华的一句名言来解释,就是世界是我的表象,爱情在每个人的意识中都存在自己的标准,但仅仅从表象中去认识和追逐爱情是不现实的。爱情根本不存在一见钟情,爱情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大量生活经验的积累和综合。这种对象化的惟一产生于每个人性意识的萌发阶段。是由对异性对象产生好感和向往开始的。在社会交往和各种外界刺激的影响下,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在脑海中开始构建自己心中的白马王子或白雪公主。这种构建基于社会阅历的丰富和社会经验的广泛积累。这正如弗洛伊德所说:“所有对象的寻找,根本上原只是一种重新发现而已。”而这仅仅是惟一的一个雏形,并不能说这就是所谓的爱的惟一。这种惟一还要进行后期的改造和再加工,是随着人的阅历的不断丰富,思维认识的不断成熟,道德修养的不断提高,以及受个性成长和社会观念的影响,结合自己的需求而日臻完善的。 
  3、关于现实爱情问题 
  关于爱情我主张自然无为,无爱中释放生活的光辉。爱情是人类矢志不渝追求的美的人生体验。生活中因有了爱情而变的绚烂多彩。爱情给人以精神动力和情感寄托。沉浸在爱情中的人们固然是甜蜜的。然而爱情并不能代表生活的全部。著名诗人裴多菲有过这样一句名言:“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有人为爱情而付出生命的代价,这可能会令很多人敬佩他(她)的勇气。但有人为了自由而抛弃生命和爱情,在牺牲者眼里,还有比生命和爱情更加珍贵的东西,那就是自由。当然,这里并不是阐述自由的文章,仅以此例,可以说明,爱情并不是生活的唯一。有爱的生活固然丰富多彩,但无爱的生活同样可以放出灿烂的光彩。我们这里所讲的无爱,并不是完全的把爱情与生活隔离开来,因为作为社会人,不可能完全脱离爱而存在,他还有性作为爱的基础而使任何一个自然人都无法回避。这里所说的“无爱”,只是一种暂时的状态。爱情同样需要后天的努力而获得,在这里,我们提倡“自然无为”之爱。 
  “自然”,就是一切生活归之于平常,把自己融入生活而不是爱情。而爱的痴狂者往往相反,他们把生活融入爱情,以爱情来奴役生活,或喜或悲,因爱情的一时得意而异常兴奋活跃,感觉生活充满了意义;因一时的爱情失意而委靡低落,丧失理智,更有甚者以身殉情。这种为爱而献身者表现的是愚者的拙劣。不懂得生活的意义,更不懂得何为真正的爱情。 
  “自然”融于每个人的心性之中,是种自在之物。是对各种思想和观念的自我扬弃,是对生活的超然体验。爱情是对人类精神自由的解放而不是禁锢。做爱情奴隶的人永远不会品尝到爱情所带来的甜美,更不会感受到真正的爱情。给爱情的对象以自由的空间也是“自然”的表现。爱情建立在彼此的信任和关爱之中,理解和信任是连接爱情双方的桥梁。这种状态也是自己的洒脱于灵魂的解放。在自然中享受爱的甜蜜,而不是被爱情压迫的难以呼吸。患得患失的爱情最终必将失去爱情的本意。爱的惟一决定了爱存在一定的自私本性。由此,爱情也是嫉妒之心产生的根源。该爱时就爱,当断时立断。爱情消失了,生活依然继续。爱情的现实对象只是自己心中那个惟一的一个载体而已,失去爱只是失去惟一的一个载体,只要心中还保留那个惟一,爱依然存在。 
  “无为”,并不是所谓的不作为。而是顺应事物的发展趋势,发展规律,不强加于客体基础上的有所为。 
  由于本人能力有限,总是阐述不好这一点,留给读者慢慢琢磨,进一步完善。 
 
上一篇: 爱情为什么这么难    下一篇: 别让我一个人醉
 
会员评论 声明:本文来自网络用户上传,如对你构成侵权请告知网站会马上删除85822111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法规,
 
 
  会员日记 发表新日记  
 
会员号: 44543
男 , 40(岁)徐州 , 172cm , 65kg , 本科 , , 未婚
...
 “爱”源于无知 44543会员
 江城与友人书 44543会员
 关于女人是水的部分本体论 44543会员
推荐名人热点日记
42岁财务
52岁己退休
59岁己退休

 
进入手机版  地址:戏马台商厦306室 电话:66678887   85822111   13382653803
© 2021 云龙区褚福胜征婚信息咨询服务中心   苏ICP备102019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