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文化名城
有情有义新徐州
文/江南岸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徐州古称彭城,为华夏九州之一,有着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它东襟淮海,西接中原,南屏江淮,北扼齐鲁,素有“五省通衢”之称。
提起徐州,在许多人的眼里,大概多和战争有关,徐州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有记载的和徐州有关的战争据说有4000多次,像三国争雄、楚汉相争、淮海战役随便哪场战争都惊心动魄,名垂史册。要知道徐州距离南京、苏州这些城市不过几百里之遥,却没有沾染任何的脂粉和阴柔之气,徐州人身上更多的是阳刚,是山东好汉的粗犷豪放,这座城市在区域上恰巧处在南与北的分界线上,也就养成了“有情有义”徐州人的独特性格。说到有情有义,这个词来自于有情有义、城市诚信、开明开放、创业创新的“新时期徐州精神”。
徐州的历史名人更如群星璀璨,有刘邦、项羽、朱元璋、刘秀、萧何、华佗、李煜等人,还有在徐州为官、旅游的文化名人韩愈、刘禹锡、苏轼、李白、白居易、文天祥,我最喜欢的诗人李商隐也曾在徐州做过幕僚,不过他毕竟不是“一把手”,史上关于他在徐州工作过的记载也很难查找,享受不到因写过《放鹤亭记》使云龙山名扬天下的苏轼在徐州人心中的“待遇”。据史载,熙宁十年(1011年)四月,苏东坡由密州(今山东诸城)调任徐州知州。此后的千年里,和杭州一样,徐州也留下许多与苏东坡有关的古迹和动人的传说,有因治水工程而得名的云龙湖苏堤和黄楼;东坡酒醉而卧,如今刻满诗词题赋的“东坡石床”;苏轼与云龙山隐士张山人共饮抒怀的放鹤亭;得名于苏轼《快哉此风赋》的快哉亭;黄河故道中的“现红岛”,传说是“苏姑娘(苏东坡之女)舍身跳水,红妆现于黄水”而来。所有这些,无不寄托了有情有意的徐州人民对苏东坡的敬爱和怀念之情。
在徐州的历史上,关于“有情有义”的故事很多,除了“大风歌”的慷慨激昂、“霸王别姬”的凄婉悲壮,还有一诺千金的“季字挂剑”和“土山关公约三事”的故事都在这片土地上发生。至于“燕子楼”,白居易更有“满窗名月满帘霜,被冷灯残拂卧床。中霜月夜,秋来只为一人长...... ”的诗句。历代文人如苏轼、文天祥、陈师道、阎尔梅等都有咏怀“燕子楼”的作品。想到“燕子楼”,就必然想到关盼盼,这位才貌盖世、歌舞绝伦的奇女子,是唐武宁节度使张揞的宠姬,张揞死后,有情有义的关盼盼矢志不嫁,在燕子楼中独自过着寂寥孤独的岁月,最后郁郁而终。和徐州有关的还有一位汉朝公主刘解忧,出生皇族,祖父刘戊曾是霸居一方的楚王(封地在徐州)。景帝三年春,刘戊参与同姓诸王的“七国之乱”,兵败身亡,解忧公主和家人长期受猜忌和排斥。汉武帝为了巩固与乌孙的联盟,于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又将年仅二十的刘解忧,嫁给乌孙昆莫(即国王)。 解忧公主在乌孙生活了半个世纪,一直活跃在西域的政治舞台上,积极配合汉朝,遏制匈奴,为加强、巩固汉室与乌孙的关系作出了贡献。在我眼里,刘解忧应该算得上一位女侠,因为金庸先生说过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刘解忧肩负民族和解的重任,为避免边地人民遭到生灵涂炭,不远万里,远嫁异国,难道这不是对“有情有义”的最好诠释吗?徐州人民为了纪念她,在小南湖景区新建的一座独拱石桥命名为“解忧桥”。
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尽,如今的徐州已成了商家必争之地,徐州的魅力日益彰显。近些年,它获得了多种荣誉称号和让人值得骄傲的数据:中国投资环境百佳城市、浙商最佳投资城市、台商极力推荐投资城市、中国魅力城市20强、中国城市诚信政府排行榜30强。世界500强企业先后有12家落户徐州。同时又是淮河流域的城市中唯一的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在奔向“小康徐州、实力徐州、和谐徐州”的征程中,涌现了许多有情有义的彭城儿女。郑复生,被誉为“当代保尔”和“站得最直的人”,这个身患强直性脊椎炎的汉子,创建了心缘志愿者服务队,为很多需要帮助的人们服务,他的事迹被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等栏目连续播放;责任男儿侯敬军,儿子聋哑,妻子身患重症,生活不能自理,他辞去工作,二十年端屎端尿,专心照顾从未嫌弃;解丽芳,普通的新沂农妇,在丈夫身患尿毒症之后毅然决定为丈夫换肾,在10%的机率下配型成功,爱的力量为丈夫带来了生的希望;李伟,2004年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每月仅仅六百元的志愿者生活补贴,被他省下来资助了三个贫困学生。当两年服务期满后,他主动留了下来,在没有工资,没有编制,女友与他分手的情况下,受父母的资助,义务为西部的孩子传授知识……这样的故事太多太多,我时刻都被徐州人的有情有义而感动着。不是徐州人的我,因为军旅,熟悉这里的山山水水和一草一木,爱上了这座古老而新兴又“有情有义”的城市,为能够生活在这里而感到骄傲。
向有情有义的新徐州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