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第一次被《恰同学少年》感动的是孔昭绶校长的话,“什么是贫困?什么是富有?穿草鞋、打补丁、粗茶淡饭就是贫困?穿皮鞋、坐轿子、山珍海味就是富有了吗?不!孩子们,真正的贫困与富有不在于这些表面上的东西。今天你们还年轻,将来走入社会都要经历金钱和名利的诱惑,都要面临现实与理想的选择,等到了那个时候,你们就会真切地感受到,自己不计较个人得失、尽己所能、让更多的人得到幸福的时候,你在精神上是那样的富有和快乐。相反,如果一天到晚只记得自己那一点私利,就算你坐拥万贯家财、就算你白天锦衣玉食、荣华富贵,可是到了晚上,当你一个人静下来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你并不快乐,因为你所拥有的一切都是无尽的空虚,因为你在精神上是个一文不名的穷光蛋!今天这半块窝头我留下了,我也希望这半块窝头从此留在每一位同学的心里,使我们牢牢记住——简朴乃修身之本!” “我们办教育,本来就是要多招那些贫而有志的青年,要是把招生当作做生意,只顾着收学费,从学生身上发财,那学校还叫什么学校?教育还成什么教育?只剩下铜臭了”
对于刚刚迈出校门的我,外界的诱惑曾深深吸引过我。深夜里不住地扪心自问,我要有一个什么样的人生?当我怀着无限热情,听到孔校长的铿锵有力地回答,我的人生道路豁然开朗。
不禁想到曾经在学校生活中,校长在开大会时的长篇累牍,冠冕堂皇之辞。教育的产业化,已经习惯于悠悠之口。教育的神圣在哪里呢?
大四的时候听到最多的就是同学的抱怨:四年的大学生活是白上的,什么知识都没有学到。大学毕业后的迷茫继续。难道我们理想的大学只能靠看这些红色经典,并从中幻想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