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试婚
众所周知.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过人的五个"需要层次",即,生理,安全,爱,尊重与自我实现。
也就是说,人除了生理需要外,其他皆是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人作为个体溶入这个人类社会中,所寻求的一种区别与低等动物的,文明而高贵的精神需求。
马斯洛的十二年临床实践及二十多年研究表明:精神病症是一种缺乏症。绝大多数精神症是由于病人得不到安全感,得不到尊重与承认,没有一种归属感造成的;缺乏安全感的人会表现出过分的野心,占有欲强,贪财,到处冲撞,偏见,仇恨或者低声下气,唯唯诺诺,有受虐狂倾向等等。
于是我们看到,安全感之于人类的重要性。个人的不安全感是阻碍自我实现的一道屏障,也是完整人格的一种缺失。人越是过于强调自我,那么他的这种缺失感就会越严重。
生活中,我们及其我们的周身,时常会遇到诸如人性中,肆虐与贪婪的物欲,华美而精致的谎言,直白或伪善的嫉妒,在非受制时刻的猥琐与卑鄙,把自己隐藏在暗处地试探与偷窥……
这些行为时时处处显示出人的对自我没有充分认清的虚诓与自身真实的无力及软弱。
于是,在生活中,我们为了求得一种安全和保障或者是为了达成某种目的做着各种测试。
我们为了解某种材料的质地,我们做些诸如拉伸,抗压,弯曲,冲击等各种试验,来获得材质的各项指标和数据,以便更好地掌握和应用它。
我们为了研制一种新药,就在动物身上去反复做着实验,得出各种数据,来检测出它的各种功能性,以期求得某种药效及获得这种药物的安全性与适应症等信息。即便是投入使用,还需要做临床,需要人进行参与的切身体验,来更加准确地验证药品的各种功效甚至是副作用。
然而当今社会,人们对爱情和婚姻也似乎觉得没把握了,觉得不安全了,提出要给婚姻做保障,为爱情买保险。于是“试婚”一词堂而皇之登堂入室,进而“试性”也不再披挂遮羞布,大摇大摆招摇过市地要进行一番伦理之战与婚姻革命。
于是,这就不免让人感到,我们这些所谓的成年人是否就如同襁褓中的婴儿,我们究竟还有多少力量能够担当?我们究竟还有多少勇气敢于为自己的情感与过犯担当?面对诱惑我们自身还有多少免疫力依靠自身去抵御?我们究竟还有多少力量,敢于直面自己的卑微与怯懦,敢于直面当下的生活?
这究竟是一种文明的进步还是退后呢?
我们试婚的终极目的又是为了什么呢?
所谓试婚,说白了就是我们以往所说的同居。我们在这个问题上,又一次“领略了”后现代主义习惯性地将人类思想的精神性演绎为语言的游戏方式的特质,以及其总是乐此不疲地徜徉其中,自得其乐地享受着此类毫无新意却总是自以为是的“开创性”。
其实,我们看到并不是一个新生事物,也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是,当下人们对婚姻的此种探讨,让我们不得不重新运用后现代主义的思维方式来审视它的必要性与合法性?
所谓试婚即,非正式的。也就是说,如果一旦双方在一起生活一段时间后感觉不合适,就可以各自走人,谁也不必为谁负责,可以省却很多麻烦事。因为毕竟不是正式结婚。这就如同一个拉伸试验,可以允许失败。失败了就说明这个物体不能承受这种力量。在试婚中,就似乎说明,二人不适合结成婚姻。于是,我们觉得这似乎是最人性化的一种方式。非常尊重人性,尊重当事人的本意。如果当事人真的是正式结婚了,如果双方感觉不合适,那么还得离婚,离婚则意味着一切分割。婚书,感情,财产,债务,当然还有孩子。
于是,我们看到,其实我们最终想避免的是婚姻失败后,产生的那一系列的纠葛。
但是,试婚就真的可以很大限度的避免离婚或者是离婚后所造成的诸种问题吗?
首先,试婚的形式就是同居。既然同居,其实质和结婚没有多大差别。唯一的区别的就是多了一纸婚书以及婚后的一系列的各种法律制约。那么,是否我们在同居时,就可以无视那些制约?就可以违背良心与道义,认为没有婚姻的约束,尽可以听从内心,为所欲为?
我们都明白一个道理,这世界上的一切制约都是针对小人而不是君子的,一切法律都是用来约束不能自律之人的。一个德行高贵懂得自律的人是不需要任何形式或是法律去约束的。而一个崇尚个体自由,不顾及他人感受,惯于滥情纵欲,水性且没有自制力的人,他(她)本身就是不适合婚姻的,任何关系对他(她)来说都是一种徒劳。
是的,爱是自然地来,而不是要它来。但一个人过于放纵自己的情欲,或者是不敢承担对方甚至是不敢承认自己情感的人,这种爱本身就是苍白无力的。那么试婚对他来说,注定是无效的,也是最终要归于失败的。因为没有一个人可以完美到可以随时随处满足他的本性中那种原始的,对于异性的所有不竭的幻想与冲动。
就如同拜伦,当他在和他的新娘走进马车的时候,他告诉她:
你有没注意到?刚刚有件奇怪的事发生,昨天,在我们结婚之前,我还在担心是否能够真正抓住你,你是我头脑里唯一的女人。但是现在,当我真的跟你结了婚,刚刚在我们走下教堂台阶的时候,我看到一个漂亮的女人,我又一下子忘记了你,我的头脑开始去追那个女人,有一个突起的念头:“我在想,我是否可以拥有那个女人。”
这个诚实的人很坦荡地说出了自己对异性的切真感受。
当人的欲求没有处在一个自足的时刻,那个躁动的灵魂就总是在不安地折腾着寻找着下一个目标与出口。我们深谙自己的此种本性。这种对未知不竭的探寻与求索,既促进了时代的变革与发展,也沉堕着人类的灵魂,使得他们失去了最起初的最本真的快乐。
任何试验都是机械的,僵化的,受限于时空与条件的。为了保证它的精确性,我们要为这个试验准备好一切条件,不是吗?那么对于试婚,我们应该准备好什么?生活中一切可能发生的事?悲伤,欢乐,富贵,贫穷,疾病,灾难?
可能吗?还有共同抚育的孩子?也要一并准备好吗?
然后,是否还应该准备好期限?一个月还是两个月?是一年还是两年?
有人说,一年两年双方的脾气性格生活习惯甚至是夫妻生活等各方面都熟悉了,才能知悉是否真的适合。
可是,生活不是这样的。
很多人的婚姻为什么会到七年十年时才会出现问题?因为人会随着时间或是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这个世界是不定的,人处在流变的历史之中,且人本身就存在着诸多不确定性。面对这个多变的时空,一个不确定的个体,怎样去操作一场精准无误的试验呢?
其实,任何试验都有它的相对性的,时效性的。那么试婚就更不能用来作为对未来生活的预测的一个标识。
再说承担。试婚最大的好处,可能就是分手后比之离婚从程序上看,似乎要简单轻松得多。但是,对于投入了真情实感的人来讲,试婚失败后的分手与真实的离异,在对当事人情感的打击上并无强弱之分。而且在中国,传统观念对女性的要求比之男人要高且要求得更多。即便当今社会相对来说弱化了女性的贞操观,但是同居很有可能导致出现的未婚先孕等方面问题,很容易给女性带来身心上的双重伤害。所以,同居对男人和女人的利弊是各不相同的。
再者,我们又如何确保下一次试验一定成功?那么人生,有多少年的时间可以让我们用来试探?有多少美好的情感可供我们挥霍?有的人真心地投入一次,就可能透支了一生,再投入第二次,那便将整个人都掏空了。又如何能一而再,再而三的像试验中的小白鼠一样任由情感的折磨和宰割呢?
即便当下有这样的女人认同这种方式,那么当一个男人跟一个女人通过此种方式也获取了彼此的认同,我们想知道的是,这个男人的内心真的能够如此坦荡且毫无阴影地接受这个女人之前与其他男人所做的一切的所谓的试婚与性试验吗?
佛家福报与轮回有说,“众生由惑业之因而招感三界、六道之生死轮转,恰如车轮之回转,永无止尽”。
世间万物并非独存,得失之间,真的是生生相系!
《路加福音》第4章中曾经这样描述了撒旦诱惑耶稣放弃神的计划,而听命于他。他对耶稣说,“你做一样大胆的,轰动一时的壮举吧,”他提议,“倘若你从圣殿顶上跳下去,你就会成为得人心的英雄。你不用担心,因为神在《圣经》上说,他会保佑你,不让你受伤。”
耶稣回答:“《圣经》上还说,不可试探神,指望神使你摆脱困境。"
婚姻是神圣的,因为真诚联姻的情感是不容亵渎的。只有我们心中对婚姻心怀虔诚,忠诚信仰,在内心坚定着那种神祈似的召唤,,不断完善修正自己,去认真经营爱护它,才能实现对婚姻的正确而健康地救赎。
,
你听到过撒旦迷惑你的声音吗?
“你看,多么蓝的天,走过去,你可以融化在那蓝天里,一直走不要朝两边看,明白吗?快,去吧!”
“从这儿跳下去!昭仓不是跳下去了!唐塔也跳下去了!所以请你也跳下去吧!”
你会跳下去吗?
你真的以为跳一下就会拯救得了你的婚姻吗?
不!还是别去试探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