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条长河,杨绛的一场“万里长梦”渗透着微微的凄哀与淡淡的释怀。《我们仨》,中国有许许多多的三个人,或者四个人、五个人的家庭,这是普通人的生活,却又不是普通的生活。很喜欢钱钟书先生为杨绛先生构建的那一场“万里长梦”。老年时节,或许自己会如杨先生一样做着老年人寻而不得、踽踽独行的梦,这大抵是人生的必经之路吧。
没有在文中叙说自己与钱先生的爱恋故事,书中所说的是生活,一家三口的日子。私以为,婚姻之前的人生太过浪漫,那是年轻人的漫不经心。人,只有经历了婚姻、生子,乃及死亡,生命方能圆满。这种圆满不是中国百姓的随大流——“大家都这么做”,这是对生命的完整体验,因为人生就是一场旅行。所以爱这本书,老年丧女后失夫,坎坷对杨先生一家似乎已是家常便饭了。尽管在文中总说自己胆小、不经事,但或许正因为生活的种种折磨,才让她的散文变得如此开阔平和。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这是杨绛先生在文末结尾处的感慨,美好的事物本就是违背上苍意愿而出现的,就像是沈复与陈芸之间的爱情,如昙花一瞬之间释放全部生命的美丽,因为短暂易逝,故要倍加珍惜。
读罢此书,忽然想到了祖父母,不知不觉他们也到了古稀之年,“人生七十古来稀”,自去外地上大学伊始,我们便是聚少离多,好容易到了毕业工作,他们却搬到了更远的地方,现今也不过是一月见上两次,每次也不过是短短的一个白日。回想当初,他们为我付出了多少岁月,而今,爷爷虽身体健朗,却在电话中常听见他的咳嗽声,奶奶眼耳也日益衰弱,就像是心上盖满了一只只饱含热泪的眼睛,一起流泪。家依然存在,只希望永远不会变成客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