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友人送给我一件吊坠,那是他从遥远的西藏高原的大昭寺带回来的。那个时候,拉萨还没有通火车,由于交通的不便,拉萨之行就一直是人们的一个梦,他告诉我很多西藏的故事,神圣的布达拉宫、魅力的大昭寺、终年积雪的唐古拉山、仙境般的纳木错、世界上原始生态环境保存最完美的可可西里、散发着古朴味道的阿里...从那时起,拉萨就成了我的一个梦...
带着我的梦,来到拉萨,当天感觉还好,只是整夜未眠,第二天就惨了,高压96,低压50,头痛难忍,不得不推迟原来的旅行安排,在酒店房间躺了一天。晚上硬是支撑起来,在酒店隔壁饱饱得吃了一顿四川火锅,我告诉自己:一定要挺下去,我不能就这样打道回府,为了这个梦里的地方。
第三天,我开始了拉萨之旅。第一个景点是布达拉宫,这个土木结构的宫殿根据宫墙的颜色非为红宫和白宫,白宫,是达赖喇嘛的冬宫,也曾是原西藏地方政府的办事机构所在地,红宫,主要是达赖喇嘛的灵塔殿和各类佛殿,共有8座存放各世达赖喇嘛法体的灵塔。整座宫殿具有鲜明的藏式风格,依山而建,气势雄伟。布达拉宫中还收藏了无数的珍宝,堪称是一座艺术的殿堂。1994年,布达拉宫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布达拉宫内收藏了大量文物珍宝,有各式唐卡千万幅,金质、银质、玉石、木雕、泥塑的各类佛像数以万计。此外还有历代达赖喇嘛的灵塔,明清皇帝的赦书、印玺,宫中自用的典籍、法器和供器等。其中如金汁书写的《甘珠尔》、《丹珠尔》、叶贝经、释迦牟尼指骨舍利、清朝皇帝御赐的金册金印等都堪称稀世珍宝,价值连城

很是奇怪,攀登台阶时身体的不适,在宫殿内参观时一丝也感觉不到了,也许是佛法的能量吧。第二个景点是大昭寺,在藏传佛教中它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寺内供奉着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去拉萨而没有到大昭寺就等于没去过拉萨”,这是大昭寺里著名的喇嘛尼玛次仁的话,几乎每一个旅行者都同意的观点。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大昭寺内供奉的是文成公主从大唐长安带去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而尼泊尔公主带去的8岁等身像于八世纪被转供奉在小昭寺内。
大昭寺始建于七世纪吐蕃王朝的鼎盛时期,建造的目的据传说是为了供奉释迦牟尼8岁等身像。该佛像是当时的吐蕃王松赞干布迎娶的尼泊尔尺尊公主从加德满都带来的。之后寺院经历代扩建,目前现有20多个殿堂。主殿高4层,镏金铜瓦顶,辉煌壮观,融合了有唐、藏、尼泊尔和印度建筑风格,成为藏式宗教建筑的千古典范。寺内各种木雕、壁画精美绝伦,空气中弥漫着酥油香气。
大殿正中供奉文成公主从长安带来的释迦牟尼12岁时等身镀金铜像。两侧配殿供奉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尼泊尔尺尊公主等塑像。
进入大门是一个天井似的院落,在一排油酥灯的后面就是主殿的正门,大昭寺最早的建筑是是从这里开始的,由于多年信徒的摩擦,门口的石头地板已经光亮如镜了。从左向右依顺时针旋转游览。
第一间小殿,里面供有宗喀巴及其八大弟子。转过来第二间殿是观世音殿。当地人供养佛的方式很虔诚,在殿内经常能遇到当地一些家庭给观世音菩萨脸上涂金粉,那是藏民一年的除了吃喝以外全部的积蓄。以至今日我们看到的佛像已经胖了许多。
为什么这一尊释迦牟尼佛像如此珍贵呢?吸引着信徒不远万里前来膜拜?因为此像是释迦牟尼在世时,按照释迦牟尼本人形象塑造的。等像塑好后,那些弟子有幸请佛祖释迦牟尼自己给自己的佛像开光加持。藏族人认为它珍贵,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最重要的是认为见到这个佛和见到1048年前的佛祖没有区别。
世上只有3尊释迦牟尼等身佛像。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在世时反对偶像崇拜,不立寺供像。在他临终时释迦牟尼只同意以自己三个不同年龄时的模样塑像,并亲自为塑像绘图。这三尊佛像中,以12岁时释迦牟尼身为皇子的鎏金铜像最为精美与尊贵。该佛像后从古印度流入中国,又经唐代文成公主带入西藏,原供于小昭寺。小昭寺主供的释迦牟尼8岁等身像原供于大昭寺,也是这三尊珍贵佛像之一。后来两尊等身像被交换位置,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被供奉在大昭寺至今。
“释迦”是佛的姓,“牟尼”是佛的名字。「释迦牟尼」是梵语,“释迦”翻译成中文就叫“能仁”。怎么叫能仁呢?就是能以仁来爱人,以仁爱这种的心来教化众生。“能仁”也就是慈悲,慈能予乐,悲能拔苦,能拔除众生的苦,而给众生快乐。“牟尼”是佛的一个名字,这也是梵语,翻译成中文就叫“寂默”。寂是寂然不动;默是口不言,不单口不言,心也不思,这种境界就是不可思议的一种境界。所以释迦牟尼佛虽然说法, 但说而未说;虽然未说,可是未说而说。那么“说而无说,无说而说”,这叫寂默,寂然不动。虽然不动,但是感而遂通;虽然感而遂通,可是常常寂默。
参拜佛像,仰望佛祖,佛祖说而无说,无说而说,教化众生,普度众生,愿佛保佑我的家人、我所爱的人平安健康!